中原健康网手机版
当前位置: 中原健康网 > 行业新闻 > 正文

【健康科普讲堂】胡艳瑞:乳腺癌手术治疗方式的科学选择与个体化策略

发布时间:2025-07-11  来源:   
2025-07-11  中原健康网   

健康大河南讯:(文 | 濮阳市人民医院甲乳外科 胡艳瑞)?

  乳腺癌手术治疗历经百年发展,已从 “越大越好” 的根治术时代迈入 “精准适度” 的个体化治疗阶段。手术方式的选择不仅关乎肿瘤根治效果,更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将系统解析乳腺癌手术的主要类型、适应症及选择原则,帮助患者在 “保命” 与 “保功能” 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一、乳腺癌手术治疗的历史演进与现代理念?

  (一)术式发展的三大里程碑?

  Halsted 根治术(1894 年):切除全乳、胸大肌、胸小肌及腋窝淋巴结,奠定乳腺癌手术基础,但术后上肢功能障碍率高达 70%;?

  改良根治术(1970 年代):保留胸大肌,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规范化,上肢功能保留率提升至 50%;?

  保乳手术(1990 年代至今):NSABP-B06 研究证实保乳 + 放疗与全切生存率相当,开启 “肿瘤根治 + 功能保全” 双目标时代。

  (二)现代手术决策的核心原则?

  精准评估:结合肿瘤分期、分子分型、乳房条件及患者需求综合判断;?

  精准切除:在保证切缘阴性的前提下,最小化组织切除量;?

  精准重建:根据术式选择即刻或延期乳房重建,改善外形与心理康复。?

  二、乳腺癌手术的主要类型与适应症?

  (一)保乳手术(BCS):功能与美学的双重守护?

  1. 手术要点?

  仅切除肿瘤及周围 1-2cm 正常腺体,保留乳房主体结构;?

  必须联合术后放疗(全乳照射 + 瘤床加量),降低局部复发风险。

  2. 严格适应症?

  肿瘤特征:单发病灶,直径≤3cm,距乳头乳晕≥2cm;?

  乳房条件:体积适中,皮肤弹性良好,腺体不过于致密;?

  患者意愿:有保乳需求且能接受术后放疗;?

  肿瘤类型:HER2 + 或 HR + 型对综合治疗敏感,TNBC 需谨慎评估。?

  3. 技术创新?

  肿瘤整形技术:采用腺体瓣转移填充切除缺损,乳房体积保留率达 85% 以上;?

  腔镜辅助保乳:经腋窝或乳晕切口,体表瘢痕缩短 60%,适合年轻患者。?

  (二)全乳切除术(Total Mastectomy):经典根治术式的现代应用?

  1. 绝对适应症?

  多中心病灶分布于不同象限;?

  肿瘤侵犯乳头乳晕复合体;?

  术中切缘多次阳性无法扩大切除;?

  妊娠早期需手术的乳腺癌患者。?

  2. 术式改良?

  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ipple-Sparing Mastectomy, NSM):适用于肿瘤距乳头≥2cm 的患者,术后乳房重建效果更佳;?

  单纯全乳切除:仅切除乳腺组织,保留胸大肌、胸小肌,为即刻重建创造条件。?

  (三)乳腺癌改良根治术(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淋巴结精准管理时代的转型?

  1. 适应症调整?

  原适应症:肿瘤较大(>5cm)或腋窝淋巴结转移≥4 枚;?

  现代应用:仅用于腋窝淋巴结广泛转移需彻底清扫的患者,占比已从 30% 降至 10% 以下。?

  2. 淋巴结管理升级?

  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取代常规腋窝清扫,适用于临床淋巴结阴性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从 18% 降至 5.2%;?

  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仅用于 SLNB 阳性或临床淋巴结肿大患者,清扫范围从 Level I-III 优化为 Level I-II。?

  (四)乳房重建手术:从残缺到完整的身心修复?

  1. 重建时机?

  即刻重建:与乳腺癌手术同期进行,避免二次创伤,心理适应更佳;?

  延期重建:术后 3-6 个月进行,适用于需术后放疗或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

  2. 重建方式?

  假体植入重建:使用硅胶或盐水假体,手术时间短(2-3 小时),恢复快;?

  自体组织重建:利用背阔肌肌皮瓣、腹直肌肌皮瓣等,外形自然,无假体相关风险;?

  联合重建:假体 + 自体脂肪移植,兼顾手术效率与外形效果。

  三、手术方式选择的多维决策模型?

  (一)肿瘤维度评估?

  1. 临床分期(TNM)?

  T1-T2N0:优先考虑保乳手术;?

  T3-T4 或 N2-N3:全乳切除 + 腋窝清扫,视情况联合新辅助治疗降期后评估保乳可能。?

  2. 分子分型?

  Luminal 型:保乳后内分泌治疗敏感,复发风险低;?

  HER2 + 型:保乳后需联合靶向治疗,全切者可选择即刻重建;

  TNBC:保乳需谨慎,术后需强化化疗,部分 BRCA 突变者可考虑保乳。?

  (二)乳房与患者维度评估?

  1. 乳房条件?

  乳房体积:巨乳患者保乳后外形对称难度大,需结合肿瘤整形技术;?

  皮肤弹性:老年患者皮肤松弛,保乳后外形维持更佳。?

  2. 患者需求?

  美容期待:年轻患者对美观要求高,可优先考虑保乳或即刻重建;

  生育计划:保乳手术不影响未来哺乳,全切重建患者需延迟妊娠 1-2 年;?

  心理状态:对 “缺乳” 心理负担重的患者,应重点介绍重建方案。?

  (三)医疗技术维度?

  1. 医院条件?

  保乳手术需具备术中冰冻病理、术后放疗设备;?

  乳房重建需整形外科协作,开展即刻重建的医院需具备麻醉与护理团队支持。?

  2. 医生经验?

  保乳手术主刀医生年手术量应>100 例,切缘阳性率<10%;?

  重建手术医生需接受过整形专科培训,掌握皮瓣移植技术。?

  四、特殊人群的手术策略?

  (一)老年患者(>65 岁)?

  体能状态良好的 HR + 患者:优先保乳 + 内分泌治疗,避免过度手术;?

  合并心肺疾病者:选择创伤小的手术方式(如全乳切除 + SLNB),减少麻醉风险。?

  (二)妊娠期患者?

  妊娠早期(<14 周):建议推迟手术至中晚期,或选择全乳切除;

  妊娠中晚期:可实施保乳手术,避免放疗至分娩后,HER2 + 患者可谨慎使用曲妥珠单抗。?

  (三)乳腺癌复发患者?

  局部复发:可再次保乳或全乳切除,联合放疗;?

  远处转移:仅考虑姑息性手术(如肿瘤破溃止血),以全身治疗为主。?

  五、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与管理?

  (一)保乳手术常见并发症?

  切口感染:发生率约 5%-8%,术前 30 分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后隔日换药;?

  乳房外形畸形:通过腺体瓣转移技术,将畸形率从 20% 降至 7% 以下;?

  放疗相关损伤:皮肤色素沉着、纤维化,采用大分割放疗可降低损伤程度。?

  (二)全乳切除 + 腋窝清扫并发症?

  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 10%-15%,术后早期进行握拳训练,避免患侧上肢负重>5kg;?

  皮下积液:放置负压引流管,引流量<10ml / 天时拔除,发生率从 30% 降至 12%;?

  肩部活动受限:术后 1 周开始钟摆运动,3 个月内恢复正常活动。?

  (三)乳房重建并发症?

  假体包膜挛缩:发生率 8%-15%,术后每月按摩乳房,选择毛面假体可降低风险;?

  皮瓣坏死:自体组织重建皮瓣坏死率约 3%-5%,需严格掌握皮瓣血运评估技术。?

  六、结语?

  乳腺癌手术方式的选择是一门科学与艺术的结合,需要医生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结合患者个体特征与意愿,制定最优化方案。每一台乳腺癌手术,都是对生命的敬畏与对生活质量的守护,科学选择手术方式,才能让患者在战胜疾病的同时,依然拥有完整的人生。

南讯:(文 | 濮阳市人民医院甲乳外科 胡艳瑞)?

  乳腺癌手术治疗历经百年发展,已从 “越大越好” 的根治术时代迈入 “精准适度” 的个体化治疗阶段。手术方式的选择不仅关乎肿瘤根治效果,更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将系统解析乳腺癌手术的主要类型、适应症及选择原则,帮助患者在 “保命” 与 “保功能” 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一、乳腺癌手术治疗的历史演进与现代理念?

  (一)术式发展的三大里程碑?

  Halsted 根治术(1894 年):切除全乳、胸大肌、胸小肌及腋窝淋巴结,奠定乳腺癌手术基础,但术后上肢功能障碍率高达 70%;?

  改良根治术(1970 年代):保留胸大肌,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规范化,上肢功能保留率提升至 50%;?

  保乳手术(1990 年代至今):NSABP-B06 研究证实保乳 + 放疗与全切生存率相当,开启 “肿瘤根治 + 功能保全” 双目标时代。

  (二)现代手术决策的核心原则?

  精准评估:结合肿瘤分期、分子分型、乳房条件及患者需求综合判断;?

  精准切除:在保证切缘阴性的前提下,最小化组织切除量;?

  精准重建:根据术式选择即刻或延期乳房重建,改善外形与心理康复。?

  二、乳腺癌手术的主要类型与适应症?

  (一)保乳手术(BCS):功能与美学的双重守护?

  1. 手术要点?

  仅切除肿瘤及周围 1-2cm 正常腺体,保留乳房主体结构;?

  必须联合术后放疗(全乳照射 + 瘤床加量),降低局部复发风险。

  2. 严格适应症?

  肿瘤特征:单发病灶,直径≤3cm,距乳头乳晕≥2cm;?

  乳房条件:体积适中,皮肤弹性良好,腺体不过于致密;?

  患者意愿:有保乳需求且能接受术后放疗;?

  肿瘤类型:HER2 + 或 HR + 型对综合治疗敏感,TNBC 需谨慎评估。?

  3. 技术创新?

  肿瘤整形技术:采用腺体瓣转移填充切除缺损,乳房体积保留率达 85% 以上;?

  腔镜辅助保乳:经腋窝或乳晕切口,体表瘢痕缩短 60%,适合年轻患者。?

  (二)全乳切除术(Total Mastectomy):经典根治术式的现代应用?

  1. 绝对适应症?

  多中心病灶分布于不同象限;?

  肿瘤侵犯乳头乳晕复合体;?

  术中切缘多次阳性无法扩大切除;?

  妊娠早期需手术的乳腺癌患者。?

  2. 术式改良?

  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ipple-Sparing Mastectomy, NSM):适用于肿瘤距乳头≥2cm 的患者,术后乳房重建效果更佳;?

  单纯全乳切除:仅切除乳腺组织,保留胸大肌、胸小肌,为即刻重建创造条件。?

  (三)乳腺癌改良根治术(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淋巴结精准管理时代的转型?

  1. 适应症调整?

  原适应症:肿瘤较大(>5cm)或腋窝淋巴结转移≥4 枚;?

  现代应用:仅用于腋窝淋巴结广泛转移需彻底清扫的患者,占比已从 30% 降至 10% 以下。?

  2. 淋巴结管理升级?

  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取代常规腋窝清扫,适用于临床淋巴结阴性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从 18% 降至 5.2%;?

  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仅用于 SLNB 阳性或临床淋巴结肿大患者,清扫范围从 Level I-III 优化为 Level I-II。?

  (四)乳房重建手术:从残缺到完整的身心修复?

  1. 重建时机?

  即刻重建:与乳腺癌手术同期进行,避免二次创伤,心理适应更佳;?

  延期重建:术后 3-6 个月进行,适用于需术后放疗或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

  2. 重建方式?

  假体植入重建:使用硅胶或盐水假体,手术时间短(2-3 小时),恢复快;?

  自体组织重建:利用背阔肌肌皮瓣、腹直肌肌皮瓣等,外形自然,无假体相关风险;?

  联合重建:假体 + 自体脂肪移植,兼顾手术效率与外形效果。

  三、手术方式选择的多维决策模型?

  (一)肿瘤维度评估?

  1. 临床分期(TNM)?

  T1-T2N0:优先考虑保乳手术;?

  T3-T4 或 N2-N3:全乳切除 + 腋窝清扫,视情况联合新辅助治疗降期后评估保乳可能。?

  2. 分子分型?

  Luminal 型:保乳后内分泌治疗敏感,复发风险低;?

  HER2 + 型:保乳后需联合靶向治疗,全切者可选择即刻重建;

  TNBC:保乳需谨慎,术后需强化化疗,部分 BRCA 突变者可考虑保乳。?

  (二)乳房与患者维度评估?

  1. 乳房条件?

  乳房体积:巨乳患者保乳后外形对称难度大,需结合肿瘤整形技术;?

  皮肤弹性:老年患者皮肤松弛,保乳后外形维持更佳。?

  2. 患者需求?

  美容期待:年轻患者对美观要求高,可优先考虑保乳或即刻重建;

  生育计划:保乳手术不影响未来哺乳,全切重建患者需延迟妊娠 1-2 年;?

  心理状态:对 “缺乳” 心理负担重的患者,应重点介绍重建方案。?

  (三)医疗技术维度?

  1. 医院条件?

  保乳手术需具备术中冰冻病理、术后放疗设备;?

  乳房重建需整形外科协作,开展即刻重建的医院需具备麻醉与护理团队支持。?

  2. 医生经验?

  保乳手术主刀医生年手术量应>100 例,切缘阳性率<10%;?

  重建手术医生需接受过整形专科培训,掌握皮瓣移植技术。?

  四、特殊人群的手术策略?

  (一)老年患者(>65 岁)?

  体能状态良好的 HR + 患者:优先保乳 + 内分泌治疗,避免过度手术;?

  合并心肺疾病者:选择创伤小的手术方式(如全乳切除 + SLNB),减少麻醉风险。?

  (二)妊娠期患者?

  妊娠早期(<14 周):建议推迟手术至中晚期,或选择全乳切除;

  妊娠中晚期:可实施保乳手术,避免放疗至分娩后,HER2 + 患者可谨慎使用曲妥珠单抗。?

  (三)乳腺癌复发患者?

  局部复发:可再次保乳或全乳切除,联合放疗;?

  远处转移:仅考虑姑息性手术(如肿瘤破溃止血),以全身治疗为主。?

  五、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与管理?

  (一)保乳手术常见并发症?

  切口感染:发生率约 5%-8%,术前 30 分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后隔日换药;?

  乳房外形畸形:通过腺体瓣转移技术,将畸形率从 20% 降至 7% 以下;?

  放疗相关损伤:皮肤色素沉着、纤维化,采用大分割放疗可降低损伤程度。?

  (二)全乳切除 + 腋窝清扫并发症?

  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 10%-15%,术后早期进行握拳训练,避免患侧上肢负重>5kg;?

  皮下积液:放置负压引流管,引流量<10ml / 天时拔除,发生率从 30% 降至 12%;?

  肩部活动受限:术后 1 周开始钟摆运动,3 个月内恢复正常活动。?

  (三)乳房重建并发症?

  假体包膜挛缩:发生率 8%-15%,术后每月按摩乳房,选择毛面假体可降低风险;?

  皮瓣坏死:自体组织重建皮瓣坏死率约 3%-5%,需严格掌握皮瓣血运评估技术。?

  六、结语?

  乳腺癌手术方式的选择是一门科学与艺术的结合,需要医生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结合患者个体特征与意愿,制定最优化方案。每一台乳腺癌手术,都是对生命的敬畏与对生活质量的守护,科学选择手术方式,才能让患者在战胜疾病的同时,依然拥有完整的人生。


[责任编辑: 蒋天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