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健康网手机版
当前位置: 中原健康网 > 行业新闻 > 正文

【健康科普讲堂】孙亚东:乳腺癌防治的正确打开方式 纠正常见误区与科学建议

发布时间:2025-07-11  来源:   
2025-07-11  中原健康网   

健康大河南讯:(文 | 河南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 孙亚冬)

  乳腺癌作为女性发病率首位的恶性肿瘤,其防治知识的科学普及至关重要。然而在临床中,我们发现许多患者及公众对乳腺癌存在诸多认知误区,这些误区可能导致预防措施不到位或治疗选择偏差。本文将系统梳理乳腺癌防治的核心要点,并针对常见误区进行深度解析,帮助大家建立正确的防治观念。

  一、乳腺癌防治的科学基石:三级预防体系

  1. 一级预防:病因预防

  可控风险因素干预:

  保持健康体重:绝经后女性 BMI 控制在 18.5-24.9kg/m?,肥胖可使乳腺癌风险增加 30%-40%

  规律运动:每周 150 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降低雌激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

  限制酒精:女性每日酒精摄入≤15g(约 1 杯啤酒),酗酒者乳腺癌风险升高 20%-30%

  健康饮食:遵循 "地中海饮食" 模式,增加鱼类、坚果、橄榄油及蔬菜水果摄入

  不可控因素的科学管理:

  遗传高危人群(BRCA1/2 突变携带者):可考虑预防性双侧乳腺切除(降低风险 90% 以上)或密切监测

  长期服用避孕药者:选择低剂量雌激素避孕药,且服用时间不超过 5 年

  2. 二级预防:早期筛查

  筛查年龄与方案:

  一般风险人群:40 岁起每年 1 次乳腺钼靶 + 超声检查(致密型乳腺推荐联合检查)

  高危人群(家族史、基因突变等):25 岁起筛查,每年 1 次乳腺 MRI + 钼靶 + 超声

  自我检查要点:月经结束后 7-10 天进行,观察乳房外形、触诊有无肿块,需注意:自我检查不能替代专业筛查,仅作为辅助手段

  3. 三级预防:规范化治疗

  多学科诊疗(MDT)模式:外科、内科、放疗科、病理科等共同制定方案,避免单一科室局限性

  个体化治疗原则:根据分子分型(Luminal/HER2 / 三阴性)、临床分期选择手术、化疗、靶向治疗等组合方案

  全程管理理念:从诊断到康复期的长期随访,关注复发监测、心理干预及生活方式调整

  二、乳腺癌防治十大常见误区解析

  1. 误区一:乳腺增生一定会发展成乳腺癌

  真相:95% 的乳腺增生为单纯性增生,与乳腺癌无直接关联;仅非典型增生属于癌前病变(恶变率 3%-5%)

  建议:增生患者需定期筛查,但无需过度焦虑,保持情绪稳定更有利于内分泌调节

  2. 误区二:年轻女性不会得乳腺癌

  数据:我国乳腺癌发病高峰为 45-55 岁,但 20-35 岁年轻患者占比约 5%-10%,且三阴性乳腺癌比例更高

  警示:有乳腺癌家族史、BRCA 突变的年轻女性,需提前至 25 岁开始筛查

  3. 误区三:乳房越小越不容易得乳腺癌

  事实:乳腺癌风险与乳腺组织密度相关,而非乳房大小;致密型乳腺(多为小乳房)反而因腺体组织丰富,筛查难度大

  建议:小乳房女性更应重视钼靶 + 超声联合筛查,必要时行 MRI 检查

  4. 误区四:发现乳房肿块 = 乳腺癌

  数据:80% 的乳房肿块为良性(如纤维腺瘤、囊肿),确诊乳腺癌需通过病理检查

  流程:发现肿块先至乳腺外科就诊,通过超声 / 钼靶初步判断,BI-RADS 4 类及以上需活检

  5. 误区五:保乳手术不如全切手术彻底

  研究证据: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 + 术后放疗的 10 年生存率与全切手术无差异(均达 80% 以上)

  选择原则:符合保乳条件者(肿瘤≤3cm、单发病灶)应优先考虑保乳,兼顾疗效与生活质量

  6. 误区六:乳腺癌术后不需要再筛查

  复发风险:术后 2-5 年为复发高峰,5 年后仍有 10%-15% 的复发率,需终身随访

  随访方案:术后 2 年内每 3 个月 1 次,2-5 年每 6 个月 1 次,5 年后每年 1 次,包括体检、血液指标及影像学检查

  7. 误区七:化疗副作用越大说明效果越好

  真相:化疗效果与药物敏感性相关,与副作用无直接关联;副作用大小主要取决于个体耐受性

  管理:规范使用止吐、升白等药物可减轻副作用,保证化疗足疗程完成

  8. 误区八:乳腺癌患者不能吃豆制品

  科学依据:大豆异黄酮具有双向调节雌激素作用,适量食用(每日 50g 豆腐或 1 杯豆浆)可降低乳腺癌复发风险

  建议:选择天然豆制品,避免加工型豆制品(如豆干、素肉),乳腺癌患者无需刻意禁食

  9. 误区九:HER2 阳性乳腺癌是 "最凶险" 的类型

  现状:传统治疗下 HER2 阳性乳腺癌复发率高,但抗 HER2 靶向药物(曲妥珠单抗等)问世后,5 年生存率从 50% 提升至 75% 以上

  治疗关键:早期确诊后及时启动靶向治疗,与化疗联合可显著改善预后

  10. 误区十:乳腺癌晚期等于 "判死刑"

  进展:随着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发展,晚期乳腺癌中位生存期已从 2000 年的 14 个月延长至 2023 年的 30 个月以上

  三、不同风险人群的精准防治策略

  1. 一般风险人群(无家族史、无高危因素)

  40 岁起每年乳腺筛查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控制体重与运动

  避免长期激素替代治疗(绝经后必要时不超过 5 年)

  2. 高危人群(家族史、BRCA 突变等)

  25 岁起开始筛查(钼靶 + 超声 + MRI)

  考虑预防性药物干预(如他莫昔芬,降低风险 40%)

  BRCA1 突变且≥35 岁、已生育者,可咨询预防性乳腺切除

  3. 乳腺癌患者术后管理

  严格遵循医嘱完成辅助治疗(化疗、靶向、内分泌)

  每 3-6 个月定期随访,监测复发迹象

  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低脂饮食、规律运动、保持正常体重

  心理调适: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加入患者互助组织

  四、结语

  乳腺癌的防治是科学与认知的双重挑战,只有打破误区、建立正确观念,才能实现有效预防与规范治疗。作为乳腺外科医生,我们呼吁:女性应从 30 岁起主动学习乳腺健康知识,40 岁起纳入规律筛查体系;确诊患者需信任专业医疗团队,避免被错误观念误导。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与防治理念的更新,乳腺癌已从 "绝症" 逐步转变为可防可控的慢性病,科学防治是战胜疾病的关键。


[责任编辑: 蒋天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