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健康网手机版
当前位置: 中原健康网 > 行业新闻 > 正文

【健康科普讲堂】徐升:乳腺癌筛查 用科学手段筑牢早期发现的防线

发布时间:2025-07-11  来源:   
2025-07-11  中原健康网   

健康大河南讯:(文 | 新乡市中心医院肿瘤外科 徐升)

  乳腺癌作为女性发病率首位的恶性肿瘤,其早期发现与晚期诊断的预后差异巨大。数据显示,早期乳腺癌(I 期)5 年生存率超过 95%,而晚期(IV 期)仅为 27%。乳腺癌筛查作为早期发现的关键手段,能将死亡率降低 20%-30%。本文将系统解析乳腺癌筛查的医学价值,并详细介绍临床常用的筛查方法及适用人群,帮助女性科学选择筛查方案。

  一、乳腺癌筛查的核心价值:从数据看意义

  1. 死亡率降低的直接证据

  美国癌症协会(ACS)数据:定期筛查人群较未筛查人群,乳腺癌死亡率降低 25%-30%

  中国乳腺癌筛查研究:筛查发现的早期癌比例达 60%,较自然就诊的早期癌比例(20%)提高 3 倍

  2. 治疗成本与生活质量优化

  早期乳腺癌平均治疗费用约 5-8 万元,晚期则高达 20-30 万元

  早期患者保乳手术率达 60%,晚期患者仅 10% 能接受保乳治疗

  早期治疗后患者 5 年无病生存率高,对生育、工作等生活质量影响显著更小

  二、乳腺癌筛查的三大科学方法

  1. 乳腺 X 线摄影(钼靶)

  原理:通过低剂量 X 射线穿透乳房,形成影像判断有无钙化、肿块

  优势:对 40 岁以上女性乳腺内钙化灶检出率高达 90%,是目前唯一被证实可降低死亡率的筛查手段

  局限性:对致密型乳腺(年轻女性多见)显示不清,受检者需承受一定辐射(单次辐射量相当于 0.5-1 张胸片)

  适用人群:

  40-70 岁女性,每年 1 次

  绝经后乳腺腺体萎缩者,检查效果更佳

  2. 乳腺超声检查

  原理:利用超声波回声形成图像,判断乳腺结构及占位性病变

  优势:无辐射,对致密型乳腺(亚洲女性约 60% 为致密型)显示清晰,可鉴别囊肿与实性结节

  局限性:对微小钙化灶不敏感,诊断准确性受医师经验影响较大

  适用人群:

  20-39 岁年轻女性,每年 1 次

  40 岁以上女性,推荐与钼靶联合筛查(尤其致密型乳腺)

  3. 乳腺磁共振成像(MRI)

  原理:通过磁场与射频脉冲成像,显示乳腺软组织细节

  优势:敏感性高达 95%,对多中心病灶、术后复发灶显示清晰

  局限性:特异性较低(约 75%),检查费用高(约 800-1200 元 / 次),检查时间长(30-40 分钟)

  适用人群:

  乳腺癌高危人群(BRCA 突变携带者、家族史等),每年 1 次

  乳腺癌新诊断患者,评估肿瘤范围。

  三、不同风险人群的个性化筛查策略

  1. 一般风险人群(无家族史、无高危因素)

  筛查起始年龄:40 岁

  方案:每年 1 次钼靶 + 超声联合筛查

  例外:月经初潮早(<12 岁)或绝经晚(>55 岁)者,可从 35 岁起筛查

  2. 高危人群(符合以下任意一项)

  定义标准:

  一级亲属(母亲 / 姐妹 / 女儿)2 人及以上患乳腺癌

  已知 BRCA1/2 基因突变

  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非典型增生病史

  接受过胸部放疗(如霍奇金淋巴瘤治疗史)

  筛查方案:

  25 岁起开始筛查,每年 1 次 MRI + 钼靶 + 超声联合检查

  40 岁后可根据情况调整为 MRI + 钼靶

  3. 乳腺癌术后患者

  筛查目的:监测局部复发及对侧乳腺新发癌

  方案:术后 2 年内每 6 个月 1 次超声 + 钼靶,2 年后每年 1 次,必要时加做 MRI

  注意:重建乳房患者需告知技师,特殊体位成像

  四、筛查常见问题与误区解析

  1. 误区一:年轻女性不需要筛查

  数据:我国乳腺癌发病高峰为 45-55 岁,但 20-35 岁患者占比 5%-10%,且恶性程度更高

  建议:高危年轻女性(如 BRCA 突变)需从 25 岁起筛查

  2. 误区二:自我检查可以替代专业筛查

  真相:自我检查对早期癌的检出率不足 20%,专业筛查(钼靶 + 超声)检出率达 80% 以上

  定位:自我检查可作为辅助手段,每月 1 次,不能替代影像学检查

  3. 误区三:钼靶有辐射,少做或不做

  数据:单次钼靶辐射量约 0.01-0.03mSv,相当于 3-10 天自然本底辐射,每年 1 次检查无累积风险

  建议:40 岁以上女性不应因辐射拒绝钼靶,其降低死亡率的获益远大于风险

  4. 误区四:筛查发现结节 = 癌症

  数据:筛查发现的结节中,80% 为良性(纤维腺瘤、囊肿等)

  流程:发现结节后需进一步行 BI-RADS 分级,4 级及以上才需活检

  五、筛查结果的解读与应对

  1. BI-RADS 分级解读

  0 级:需要进一步影像学检查(如补充超声或钼靶)

  1 级:阴性,正常乳腺

  2 级:良性病变,恶变率 0%,每年复查

  3 级:可能良性(恶变率<2%),3-6 个月复查

  4 级:可疑恶性(4A 3%-30%,4B 31%-60%,4C 61%-94%),需活检

  5 级:高度恶性(恶变率≥95%),立即干预

  6 级:已病理证实为恶性

  2. 异常结果应对

  BI-RADS 3 级:无需焦虑,按医嘱随访,避免过度检查

  BI-RADS 4 级:首选空心针穿刺活检(准确率 90%),而非直接手术

  活检确诊良性:按良性疾病管理,如纤维腺瘤可观察或微创切除

  活检确诊恶性:尽快至乳腺专科就诊,启动多学科诊疗

  六、筛查的最佳时间与准备

  1. 筛查时机选择

  非绝经女性:月经结束后 7-10 天,此时乳腺组织最松弛,便于检查

  绝经女性:可选择任意时间,但需固定每月同一时间检查

  2. 检查前准备

  钼靶检查:避免在胸前涂抹护肤品、香水等,以免干扰影像

  超声检查:无需特殊准备,穿分体式衣物便于检查

  MRI 检查:体内有金属植入物(如心脏支架、假牙)者需提前告知,幽闭恐惧症患者可申请镇静剂

  七、结语

  乳腺癌筛查是目前唯一被证实能降低死亡率的二级预防手段,其价值已被全球医学共识认可。女性应根据年龄、风险等级选择科学的筛查方案,避免因误区延误早期发现时机。对于筛查中发现的异常,既不恐慌也不忽视,通过专业分级与病理诊断明确性质后,再制定后续方案。新乡市中心医院肿瘤外科提醒:科学筛查是对抗乳腺癌的第一道防线,重视而不盲目,理性而不忽视,才能最大程度守护乳腺健康。


[责任编辑: 蒋天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