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健康网手机版
当前位置: 中原健康网 > 行业新闻 > 正文

16大亮点,完美诠释郑大一附院“呼吸内三,品质为先”

发布时间:2020-05-20  来源:   
2020-05-20  中原健康网   

  郑大一附院郑东院区7号病房楼10层,是呼吸内三科病房。

  呼吸内三科与郑大一附院郑东院区同岁,建科时间不长,却闯出了名堂,业内认可,患者有口皆碑。 科室成立之初,河南省知名专家、科室主任王红民,护士长郭林林就提出了“呼吸内三,品质为先”的建科理念,确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发展思路,即以支气管镜为中心,紧盯感染和肺癌两个基本点,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3年多来,全科医护人员不断创新,先后打造了“呼三”感染多学科会诊、“呼三”大讲堂、“呼三”病历点评会、“呼三”患教会、“呼三”讲学会、“呼三”读书会、“呼三”读片会等多张靓丽名片,形成了鲜明的科室品牌文化。

  郑大一附院郑东新区呼吸内科三病区的亮点很多,粗略算来,有16个。

  亮点1:科室主任每天都查房

  住过院的朋友都知道,天天查房的科主任不多,郑大一附院呼吸内科三病区主任王红民做到了。

  王红民主任3年如一日,除了外出开会,即便是节假日,也坚持带队查房。 每天早上7时,王红民会准时到达病房,和同事们一起早查房。

  在王红民看来,“早”是一种工作态度,也是赢得患者信任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 王红民查房不走过场,他认真听取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对患者病情的汇报及疑问;审查新入院、重危患者的诊断、诊疗计划。 对于还没有确诊的患者,他把重点放到询问病史、查体,以明确病因。

  对于明确诊断的患者,他把重点放在疾病分期,治疗方案上。

  对于恢复期的患者,他则重点对患者宣讲健康科普知识,告知患者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每次查房,王红民总是带着感情,给患者送去健康,送去温暖和希望,给年轻医师送去知识和表率。

  亮点2:优化流程,患者每次都能住上院

  郑大一附院是河南最权威的医疗机构之一,到这里看病,大家最担心的是什么?

  住不上院。 是的,有时候,郑大一附院一床难求。 郑东院区呼吸内三科,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来了就能住上院,不是呼吸内三科患者少,是因为他们优化了流程,实行了预约入院制度。

  每天下班前,呼吸内三医护微信工作群,值班护士就会发来第二天、第三天预约住院患者的情况。

  ▲5月11日的预约住院信息

  为方便大家预约,王红民制作了精美的医患联系卡,放在病房、门诊和患友微信群里,不论是首诊还是复诊患者,都可以随时打电话预约。

  如果遇到预约住院患者过多的情况,王红民会对他们进行分级,以轻症、中症、重症、急症进行划分。 对于重症和急症患者,优先收治入院;对于轻症和中症患者,王红民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情况,给出隔天入院或门诊治疗的建议。 一位女性肺癌患者说,她4年时间在呼吸内三科预约住院了30多次,没有一次预约失败的。

  亮点3:以气管镜为中心,检查、治疗都在行

  医院有佳人,纤腰玉带舞天纱。这个纤腰玉带的“佳人”,说的就是支气管镜。 在呼吸系统疾病检查、诊断、治疗中,支气管镜已经成为医生的常用武器。 一个呼吸内科医师不掌握呼吸内镜技术,不是合格的医生。 支气管镜技术使肺部疾病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临床应用范围很广,使许多隐藏在气管、支气管及肺内深部难以发现的疾病,在没有体表创伤的情况下得以诊断及治疗,使许多患者免除了开刀之苦。

  呼吸内镜是呼吸医师的第三只眼,可以发现一些病原微生物,比如真菌结合细菌感染;也可以对肿瘤疾病活检,进一步病理检测、明确诊断。 支气管镜在肺癌、气管内新生物、肉芽组织、气管扩张、支架植入等治疗领域,也发挥着巨大作用。 呼吸内三科自成立以来,顺应大势,狠抓呼吸内镜技术,先后派多人到国内多家著名医院进修学习。 目前,郑东呼吸三科充分利用医院先进设备,熟练开展三、四级气管镜诊疗技术,如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超声支气管镜检查术、支气管镜电磁导航活检术、内科胸腔镜检查术、气管/支气管内球囊扩张术、经支气管镜热消融技术(包括高频电刀、电圈套器、激光、氩等离子体凝固等技术)、经支气管镜冷冻切除术、气道支架植入\取出术(金属、硅酮支架)、气管和支气管瘘封堵术、肺气肿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支气管哮喘经支气管镜热成形术、良恶性气道狭窄的处理、气道异物取出、经气管镜气道肿瘤切除等。 这些技术,均处于全省领先地位。

  亮点4:治疗感染疾病,到“呼吸内三”就对了

  谈起为什么把感染疾病作为科室“两个基本点”之一,王红民主任有很多话要说。

  他说,感染性疾病是一大类常见病和多发病,涉及临床多个学科,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烧伤科、重症病房等多个临床专科。

  有的感染起病急,进展快,常在短时间内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有的感染,感染部位特殊,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致残率和致死率非常高; 有的感染部位隐匿,不容易发现,常常被误诊和漏诊,病原菌的诊断和获取也非常困难,导致治疗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增加了抗生素滥用的风险,加重了患者的医疗负担; 还有一些感染,感染的病原菌耐药率高,甚至出现全部耐药的现象,临床面临无药可选的局面,导致治疗失败,危机患者的生命。

  正是这些原因,坚定了王红民研究感染的决心。他热爱感染,学习感染,研究感染,治疗感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呼吸内三科注重感染的诊断,病原菌的诊断,善于通过使用多种传统的诊断方法包括影像病理超声等检查手段,还有各种标本的培养技术,涂片技术,血液化验,力争达到明确感染部位,明确感染病原菌,明确感染严重程度,尽量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尽量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尽量避免广覆盖和超广谱覆盖使用抗生素,减少抗生素的不良反应,降低患者的医疗负担,降低细菌的耐药性。 王红民主任是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委员,同时也是全国真菌病诊治小组委员。

  通过与国内知名的感染专家建立联系,通过向国内知名的感染专家学习,不断提升对感染的研究水平,积极参加国内多项大型多中心临床研究,提升感染的科研水平,在国内发出了河南声音。

  亮点5:治肺癌,方法多,效果好

  肺癌是世界第一大癌,全国第一大癌,河南第一大癌。

  王红民把肺癌的诊疗,作为科室的又一个“基本点”。 肺癌的诊治是呼吸内三科的亮点,通过与省内外呼吸科、胸外科、肿瘤科、影像科、病理科等相关专业医师的积极交流,共同分享先进的肺癌诊疗经验,互相交流,共同提高,加速提升了河南省肺癌诊治的整体医疗水平。 在呼吸内三科,肺癌的治疗方法非常多,靶向治疗、生物治疗、内镜治疗,化疗等等,通过对患者的个性化分析,给出最佳治疗方案。

  亮点6:感染多学科会诊,一站式解决问题

  多学科会诊时间:每周三下午

  在王红民主任的倡导和组织下,由郑大一附院东院区呼吸内三科牵头,联合河南省内多家医院知名专家,组建了河南省以呼吸疾病为主的首家感染多学科会诊平台(MDT)。 会诊团队阵容强大,包括呼吸科,感染科,血液科结核病科,重症医学科风湿免疫科,影像科,病理科,检验科临床药学感控科等多个学科的专家。 4月15日,因疫情中断的首场感染多学科会诊正式开启。

  自2018年7月18日感染多学科会诊平台成立以来,已经举办近80期,为上千名疑难复杂重症感染患者进行了精准科学的会诊,得到广大医学同仁和患者的一致好评。

  亮点7:病历点评会,让医生红红脸,出出汗

  病历点评会时间:周四上午(与读片会隔周交替进行)

  “对病历,要有敬畏之心。” 这是王红民经常说的一句话。 5月2日,郑大一附院东院区呼吸三科第36期病历点评会正在举行。 和往常一样,主持人随机抽取一两份病历,全科医护人员对病历进行分析点评,大家指出病历的不足与缺点,给出改正意见。 最后,王红民总结发言。他强调一定要高度重视病历的书写质量、书写规范,抓病历就是抓安全,抓质量就是抓生命。 郑东呼吸内三科通过学员自查、代教老师督察、科主任抽查、病历点评会共查,四个关口严把病历质量关,力争把错误和不足扼杀在摇篮中,不留死角、不留盲区。

  亮点8:讲学会,进修大夫和规培生们的最爱

  讲学会时间:周三上午

  从2019年5月至今,“呼三讲学会”刚好运行一年。 “呼三讲学会”是由呼吸内三科专家,以加强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活跃学术气氛为目的,专门给进修医师、规培生、实习医师、研究生们量身定做的“课程”。 讲学会讲古论今,学贯中西,授课专家为学员系统性全面性讲解呼吸系统疾病及诊断治疗新进展,传播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治疗、预防、保健新理念。让所有在郑东呼吸三学习的学员不仅有临床技能的提升,理论水平也能有明显进步;让他们在郑东呼三期间有所想、有所感、有所得、有所获。 经过一年的成长,“郑东呼三讲学会”已成为该科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亮点9:“呼三大讲堂”,让科室医生学本领,长见识

  大讲堂时间:每1--2周一次

  “呼三大讲堂”主要是为提升科室医护人员业务水平开设的,大讲堂定期邀请呼吸界大腕,到科室为医护人员讲解呼吸疾病的新技术、新进展。 王红民主任还经常“蹭会”。当听说全国大咖到郑州做学术交流时,他总会尽最大努力,说服大咖到科室坐一坐,讲一讲,让医护人员长长见识。 “呼三大讲堂”的内容不仅本科室的医护人员可以听,本省其他医院呼吸内科的医生也可以听。 用王红民主任的话说,在传道授业解惑方面,一定要胸怀坦荡,让省内兄弟医院的医生,一起领略国内大咖的风采,增强业务水平,为河南人民健康服务。

  亮点10:读片会

  读片会时间:周四上午(与病历点评会隔周交替进行)

  影像诊断是呼吸内科医生的基本功,是呼吸内科医生望、闻、问、切的延伸。 一个优秀的呼吸内科医生必须有深厚的读片功底、读片能力、读片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对呼吸系统疾病做出更加精准、更加合理的诊断,减少误诊、漏诊,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节约医疗资源,减少医疗花费。 现实情况是,一些呼吸科医生,尤其是青年医生读片功底薄弱,缺乏系统化训练,甚至需要借助影像报告来诊断疾病。

  2019年8月,郑大一附院东院区呼吸三科正式设立读片会。 读片会每两周一次,邀请影像科、胸外科等相关专业专家授课,目的是提高青年医生读片能力和水平。

  亮点11:读书会

  读书会时间:每周一上午

  每周一上午,是“郑东呼三读书会”的时间。 这是一个以阅读外文文献为主的一个学术活动,目的是让全科医护人员主动学习外语,阅读外文文献,了解国外本学科的发展和进展情况,瞄准高端,瞄准前沿,紧跟世界医学发展的步伐。 王红民还把自己的医学书籍捐出来,打造了“呼三书架”,方便青年医生随时学习经典著作。 他还订阅了《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让青年医生时刻把握医学发展前沿。

  “读书会”让全科人员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知道了差距,激起了大家补短板的决心,提高了郑东呼吸三科临床和科研水平。

  亮点12:患者宣教会

  患教会时间:每月1次

  上医治未病。 郑东呼吸内三科医护人员,在繁忙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之余,坚持“上医治未病”的原则,积极参加“郑东呼三患教会”。 5月7日,呼吸内三科举行了疫情过后的第一次患者宣教会,也是总第35期患教会。

  患教会是呼吸三科的特色,是连接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纽带,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赞扬。

  亮点13:带教老师爱提问

  杜威,曾在郑东院区呼吸内三科进修半年。

  进修期间,他深切地感受到郑东呼三浓郁的学习氛围。给他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呼吸内三科的老师们爱提问,尤其是王红民主任。

  据他回忆,有一次,王主任对支气管哮喘患者仔细询问病情、查体后,对学生们开启了提问模式:

  1、说下支气管哮喘的定义?2、说下支气管哮喘的5个诊断标准?3、说下哮喘的发病机制?4、对支气管激发试验、舒张试验报告单解读?5、激发试验阳性意义一定是哮喘吗?阴性结果判读意义?

  随着提问的一步步深入,回答不出问题的同学脸红了、出汗了。

  另一位曾经在呼吸三科进修的大夫说,在查房时,王红民主任喜欢突然抽查提问,这让人非常“痛苦”,一开始他手足无措,经常被提问的面红耳赤。 但是,这“痛苦”正是鞭策他不断学习的动力,通过努力学习,他惊喜地发现基本功更扎实了,知识更成体系了。

  李美丽和张雯,目前正在呼吸内三进修,进科的第一天,两人都收到了王红民主任送给她们科里精心编选的内部资料,并嘱咐她们认真看、好好消化。

  她们说自己很幸运,能来到向往已久的呼吸内三科学习,虽然节奏紧张,但能学到真本领。

  亮点14:全国呼吸专业大咖,爱到“呼吸内三”走走看看

  呼吸内三科成立3年多来,国内、省内许多医学大咖纷纷到郑东呼吸三科传道、授业、解惑,增强了郑东呼吸三科的凝聚力,提升了郑东呼吸三科在全省医疗界的形象。

  两年多来,到过郑东呼吸三科的大咖有:施毅教授、杨帆教授、卓超教授、高燕教授、辛晓峰教授、方萍教授、雷志丹教授、王兆宇教授、孟凡亮教授、赵峰教授、叶枫教授、唐学毅教授、赵丽敏教授、陈壬寅教授等近百名国内省内知名专家。

  那么,这些专家教授为什么这么钟爱郑东呼吸三科呢?

  首先,郑东呼吸三科是一个有朝气的科室,团结的科室。虽然成立较晚,科室人员普遍年轻,但他们都富有进取心、上进心,有努力争先的渴望与梦想。

  其次,郑东呼三团队是一个敢于争先的团队、敢于创新的团队、善于学习的团队。 第三,郑东呼三团队是一个有梦想的团队。他们虽然年轻,但不甘于平庸、乐于奉献、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诗篇。

  第四,郑东呼三团队是一个有爱心的团队、有责任心的团队。

  亮点15:六分钟步行试验,爱心走廊暖心又贴心

  在郑东院区呼吸内三科,医护人员利用病房走廊,设计了“6分钟步行试验”场地,为患者免费做步行试验。

  患者们把这条走廊,称为爱心走廊。

  6分钟步行试验常用于测试肺功能。测量患者在6分钟内行走的距离,以及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症状,进而评价心肺功能,也用于疾病治疗前后效果的对比。

  亮点16:坚持更新两个微信公众号,建起医患“连心桥”

  郑东院区呼吸内三科,还创办了“郑大一附院郑东院区呼吸三科“和”感染多学科会诊”两个微信公众号。

  贵在坚持。两个公众号持续发力,传播呼吸、感染方面的最新进展、最新技术,深受全省同仁和广大患者的喜爱和好评,成为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连心桥”。

  抗疫归来,呼吸三科再出发

  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国,郑东院区呼吸内三科全体医护人员没有退缩,纷纷请愿上前线。

  王红民在请战时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到最前线去,到武汉去,是我必然的选择。 2月4日,王红民主任作为郑大一附院首批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队员,驰援武汉。 2月5日晚,医疗队进驻江汉方舱医院,王红民负责一楼东区165张床位,任河南医疗小组三组组长。

  截至3月10日,他和他的团队共收治患者190多人,出院160多人,实现零感染、零回头、零事故,多次收到患者感谢信并接受央视采访,圆满完成了国家和领导交给他的任务。 4月2日,王红民结束隔离观察,凯旋而归,重返岗位。

  郑东呼吸三科成员积极报名支援抗疫一线,郭林林护士长第一时间递交请战书,叶立群大夫两次进入隔离病房,杨康丽大夫、陈静大夫第一时间请战发热门诊。 科里还有留有同样优秀的医生护士坐镇大后方,不怕苦,不怕累,保障疫情期间患者诊疗和护理的高质量。

  疫情过后,呼吸三科再次起航,以更优美的环境、更优质的服务、更先进的技术为新老病友解忧排困,为全省同仁到科室交流、学习、指导,提供更好平台。(来源:老蔡导医)


[责任编辑: 高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