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大讲堂】吴彩霞:寻迹中医世家,聆听吴氏中医妇科的传承故事
健康大河南讯:欢迎收看由河南守正堂国医馆赞助播出的《非遗大讲堂》。五千年华夏文明,如星河璀璨,而中医,恰似其中最温润的明珠--银针闪烁间流转着气血调和的智慧,草药芬芳里蕴藏着天人合一的哲思。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不仅是治病救人的医术,更是代代传承的文化根脉。为了展现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公众对中医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与尊重,河南广播电视台健康大河南联合旭正堂特别推出《非遗大讲堂》节目,和传承人一起,揭开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的神秘面纱,为众多患者解除病痛。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吴氏中医妇科第三代传承人吴彩霞做客演播室,分享她的非遗传承之路。
本期要点:
主持人:吴氏中医始于晚清,传承至今已有三代。在您的成长过程中,祖父吴运苍教授对您的中医启蒙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他的哪些教诲和理念,让您始终铭记于心并践行于从医之路?
吴老师:祖父吴运苍教授系河南省中医学院第一任高教,精通内,外、妇,儿,尤其擅长中医外科和中医妇科的诊治,自幼耳濡目染。
记得小时候我的祖父常常在家用一个瓦罐,瓦罐儿上面扣上一个小瓷碗儿,在碗的周围用面糊住口,在碗底放上几粒大米,在火上烧上2天2夜,在烧药的时候不让我们来回走动,那时候小,感觉很好奇,现在知道那个是在练升药,如果声响过大的话,升上去的药粉会掉下来。
第二个是父亲每次买回来的蜂蜡都会让我舔上一口,问品出啥味道没有?说这是秦岭岩蜂蜡,带甜味儿,像枣花蜜,然后又掰开块儿发青的蜂蜡,说这是次货,用了这蜡,药性锁不住,会吃坏肚子。
第三个是祖父每次收徒弟。都会让他们甜口蜂蜡。说记住这甜味儿,咱治病不是耍威风,得把自己当蜂蜡,锁住毒性,暖人肠胃。
主持人: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片段,让您在心中对中医文化开始埋下了种子。您自幼习医,在继承家传技艺的过程中,一定经历了许多挑战与突破。能否分享一次让您印象深刻的学习经历,当时遇到了怎样的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
吴老师:记得20岁那年,父亲让我独自熬化瘀散结膏,他指着祖传的铜勺子叮嘱说:“油温六成下黄丹,滴水成珠才算成”。我盯着油锅不敢喘气,可下丹的那一刻“轰”的一声,药油溅,火苗直窜,整个药油发黑,发苦,我当时吓得不知所措,父亲抄起锅盖儿压住灭火,问道:“知道错哪儿了吗”,我憋着泪说:油温高了。他抓起我的手指按向锅沿,“六成热不是看烟,是食指探油三寸,烫皮不烫肉时下丹,烫肉不烫骨时离火”。从此我苦练食指探油。油面平静如镜时熬的有点儿嫩,药力熬不出。青烟直冲房顶时,药性焦苦,熬的有点儿老了,只有指尖在灼疼边沿颤抖时,下丹才可以。
现在熬药膏时我还会用食指试油,我女儿笑着说现在有温度计了,你还在用老办法试温,我晃晃结疤的食指说,仪器量的出度数,但量不出祖宗传下来的手魂。
主持人:食指试油,听着就像老匠人指尖的功夫,靠多年的手感去判断油温、油质,这种“手魂”里藏着祖宗传下来的经验火候,是仪器测度数摸不到的温度,就像中医诊脉,仪器能测心率,但脉象里的虚实寒热,还得靠医者指尖的感知去琢磨,这大概就是非遗里“活态传承”的魅力吧。那您从医这么多年,你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吴老师:我从医30多年来,开始我遇到最大的问题是病人的不信任,认为乳腺增生,纤维瘤必须手术,吃药能治好吗?会把肿块消掉吗?开始都会持怀疑的态度,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人疼痛消失了,肿块逐渐变软变小,病人就会有很大的信心,还会给我们介绍病人,我们就是靠病人的口碑慢慢做起来的,我们对每一个病人都会做到认真负责的态度,每一个病人的症状,体征都会有详细的记载。
主持人:吴氏中医妇科研制的有内服的也有外用的,妇科内服的巴蜡丸、外用化瘀散结膏作为祖传秘方,都备受患者信赖。从药物成分的选择到制作工艺,这些秘方有哪些独特之处?
吴老师: 我们在传承的过程中一直遵守一个原则,就是用道地药材再贵也不可换药,蜂蜡必须采用秦岭岩蜂蜡,分子结构最密,能锁住药物的毒性,巴豆采用四川江油霜降七夹果,破瘀力强而且毒性低。化瘀散结膏在原方的基础上加上苏木炭粉5g,麝香0.1g,古方麻油卒膏透皮率提升40%。
主持人:其实也是在原有传承的方子上有改良,您在精进“膏、丸、散、丹”配制上付出诸多心血,这与现代制药技术是有所不同的。您认为传统中药制剂的独特优势是什么?在传承过程中又做了哪些创新与改良?
吴老师:传统中药制剂,膏,丸,散,丹历经千年淬炼,其独特优势可概括为“三活一灵”,这是现代工业化生产难以复制的精髓,
三活:第一是活药材,道地药材,手工激活,手工切制能保留植物细胞的完整性,记得小时候父亲常用手工切药刀切药,如白芍切面菊花心,在煮药时有效成分更易释放,
第二是活工艺,蜂蜡裹药,能在胃肠缓慢释放药性6个小时,峻药攻而不伤正。
第三是活方剂,动态调和,随证而变。
例如乳腺增生。有痰郁互结时,重化痰散结,有肝气郁结时,应先疏肝,在同一膏方的基础上,临证加减樟脑和醋的比例而起到不同的效果。
一灵是:灵活治疗,根据病人的证型,在古方的基础上,辩证施治,做到一人一方。
主持人:活药材、活工艺、活方剂,灵活治疗,三活一灵的精髓是现代制药技术可能无法复制的。我知道您擅长治疗多种妇科疾病以及疑难杂症,在临床诊疗中,祖传良方和您个人的诊疗经验是如何做到相辅相成,发挥作用的?能否结合一个典型病例跟大家聊一聊?
吴老师:这就好比老祖宗传下来的一把宝刀,到我手里得学会怎么磨,怎么用,比如巴蜡丸这个方子古方记载化浊祛瘀通络,但我发现现在人压力大,肝郁特别严重,女人天生多操心,光化痰不够,得疏肝,肝气输了,不克脾土,截断了痰湿生成的源头。我就在祖方的基础上,再加上柴胡调气丝瓜络通络。
去年有个患乳腺增生的患者张女士,45岁,银行职员。自述是因为丈夫常年在外地工作一年,有时候一年不回家一趟,自己带着一个6岁的女儿。工作压力大,自感精神压抑。8年前左乳房胀痛,肿块儿硬的像核桃。疼的都抬不起胳膊,B超检查见左乳外上象限有3.2乘2.1cm的实性肿块儿。病人拿着B超单儿,手微微发抖的给我说,医生这瘤子像石头搁着我胸口疼,西医说要开刀,可我4年前因子宫肌瘤术后粘连了,怕了,不想做手术了,我听我妗子说几年前在你这儿治好了,我今天也想过来看看。
查体病人体态较胖,腹大如怀孕6个月的孕妇,怕冷,便溏。乳头无凹陷,溢液,溢血等症状,淋巴结不肿大,舌底络脉紫黑如蚯蚓,苔白厚腻,,淋巴结不肿大。
辩证患者长期情志抑郁导致肝气郁结,思虑伤脾,脾虚生痰,生湿,辩证属于肝郁痰瘀互结。乳络受阻,久则成瘤。
按古法该强攻化瘀,但我辩证后病人肝郁比较严重,我把内服巴蜡丸减了1/3的量,添上柴胡,丝瓜络,白术,补骨脂等疏肝通络,健脾的中药。外敷膏药也改了用法,不是简单的贴肿块儿,而是配合经络推拿从谭中穴推到期门穴再贴,这样效果会更好,这个叫借药力通络,顺经送药。
疗效观察,治疗7天后出现瘀化反应,经期排出大量紫黑色的血块儿;治疗28天时,病人出现排病反应,乳房胀疼加剧,但触诊肿块儿变小,变软;治疗60天时,B超检测肿块缩小至2.1cm乘1.3cm;治疗90天,B超检测肿块缩小至1.4cm乘0.9cm治疗150天,B超检测肿块儿消失。当时病人感激不尽,说早知道早到这儿治疗也不会受那么多罪了,花那么多冤枉钱。
主持人:经历过手术的创伤,身体和心灵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每一次手术都是一次艰难的闯关,或许就是对手术的恐惧和抗拒,让更多的人开始寻找更温和、更贴合身心需求的的治疗方式。中医的针灸、推拿、汤药等等,这些传承千年的智慧结晶,不需要承受手术的创伤,也能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激励人体自愈力,陪伴患者一步步走向康复。您获得了很多荣誉,如郾城总工会医德标兵、漯河市第二批民间知名度中医等。这些荣誉对您而言意味着什么?您是如何看待医生的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的?
吴老师:对于这些年获得的荣誉,是政府和患者对我多年坚持中医药实践的一种认可,这份认可既是鼓励,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他时刻提醒着我,荣誉的根基在于患者的信任,唯有以更精准的医术,更纯粹的医德回馈社会,才无愧于这份褒奖,是督促我在传承创新中医的道路上砥砺前行的动力。
医生的天职是守护生命健康,其职业道德的核心在于精诚二字,精于医术,诚以品德,我使用的巴蜡丸及化瘀散结膏,严格遵守古法炮制,确保道地药材,配伍精准。正如祖父所训,药性差分毫,疗效谬千里,这是对生命的敬畏,更是中医人的立身之本。作为中医传承人,既要恪守中医精髓,确保疗效可靠,也要积极总结临床经验,探索优化方案,让传统智慧在现代社会焕发生机。
主持人:在中西医结合的大背景下,您曾作为市中西医结合眼科医院中医科主任,您是如何看待中医与西医的关系?在日常诊疗中,是怎样将中西医的优势结合?
吴老师:中医,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但服务对象与健康目标是高度统一的,西医是治人的病,中医是治病的人。我认为第一是定位上的互补,西医能精准的诊断与重症病的抢救,而中医善于整体调节与慢性病的管理。第二是方法上的互鉴,现代科技为中医辨证提供客观的依据,中医为西医治疗拓展人文维度。
主持人:那临床中有没有中西医结合的案例跟大家分享一下。
吴老师:下面我分享一例典型的中西医协同治疗的案例,2023年接诊了一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患者,乳管镜检提示瘤体直径是1.2cm,临近血管受压,中医辩证舌质紫案,脉沉涩,属气滞血瘀的重症,采用分阶段治疗,术前7天给予巴蜡丸活血软坚散结,改善局部的血供,术中配合穴位刺激足三里,内关,降低麻醉不良反应,术后康复,外敷化瘀散结膏。结果是患者疼痛评分较传统手术降低3.2分儿,切口愈合时间缩短4.7天。
主持人:中西医的优势互补,让疼痛不再是难以跨越的高山,让伤口愈合的周期大大缩短。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的完美协作,给患者带来了“1+1>2”的康复体验。吴氏中医妇科传承四代,未来在培养新一代传承人方面,您有怎样的计划和设想?希望通过哪些方式,让祖传医术继续发扬光大?
吴老师:未来几年我们通过宣传和推广,提高公众认识和了解,推广传统中医药文化。通过组织文化展览和知识讲座,向公众普及医学知识。积极推动和参与“非遗进校园”活动,在漯河医学专科学校、漯河食品学院等市内各大学举行宣讲活动,在广大师生中产生良好普及和宣传效果。推进“吴氏巴蜡丸和化瘀散结膏”商标注册,从知识产权方面对其进行了有效保护,加强对品牌建设和推广,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希望作为愿意学习吴氏中医妇科非遗的年轻人要踏踏实实,打好基本功,特别是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学等基础学科,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傅青主女科为宗,精读历代的妇科典籍。第二是学徒要经5年系统跟诊抄方,从抓药炮制到辩证施治,全程实操,掌握中医药的技能。
主持人:非遗传承不仅是手把手的技艺传递,更是对文化密码的深度解码。所以当愿意学习吴氏中医妇科非遗的年轻人们,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让你们看清每一道工序背后的逻辑,才能真正触摸到非遗的灵魂,让这份传承既经得起时间的推敲,又能焕发出时代的光彩。我听说您近期与旭正堂合作成立了非遗专家小组,能否谈谈您加入的初衷?
吴老师:我加入旭正堂非遗专家小组的初衷,愿意守护与传承的紧迫感,吴氏中医妇科历经数代,积累了独特的诊疗智慧与经验结晶,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在现代医学的冲击下,传统技艺的完整传承面临挑战,加入专家小组是希望借助旭正堂这一汇集多方力量的平台,系统梳理,规范记录吴氏中医妇科的核心要义,使其学术脉络得以清晰的延续,让古老的非遗真正活起来,走进现代人的生活,守护更多女性的健康。
主持人:您一直从事乳腺增生病的研究和实践三十多年,对乳腺增生有深刻认识,再加上乳腺疾病是女性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症之一,您今天是否可以给大家做一些科普?比如乳腺增生前期会有哪些症状?我们日常应该如何防范?
吴老师:乳腺增生,中医称乳癖病,是女性乳腺疾病中常见的良性病变之一,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发病率较高,乳癖病在育龄期妇女中发病率极高,尤其是30~50岁之间,约占全部乳腺疾病的70~80%,居乳腺疾病的首位,我国调查显示70~80%的女性存在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而且城市女性的发病率高于农村女性,可能与生活压力,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乳腺增生症状:1、乳房部的疼痛,多为胀痛,刺痛,隐疼。疼痛有周期性的特点,月经来前几天疼痛加重,月经后减轻或消失。2,乳房部的肿块和结节。触摸时可摸到片装增厚,颗粒状结节或条索状结节,肿块韧而不硬,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推之可移。3部分患者伴有胸闷,胁肋部的胀痛。4、乳头溢液;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乳头溢液,多为淡黄色或乳白色,血性溢液较少见。一旦出现,需要高度警惕,必须立即就医查明原因。
乳腺增生诊断:1、详细询问病史,包括病人的症状,体征,与月经的关系,既往史,家族史。2、体格检查,医生用专业的手法检查乳房肿块的大小,质地,边界,移动度等,这个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手法。3、影像学检查:a乳腺超声,为首要检查手段,对致密性特别适合年轻的女性,能清晰的显示乳腺结构,区分囊性和实性结节,评估血流信号,无辐射可反复进行。b乳腺X线检查,对钙化敏感,对致密性乳腺效果不佳,推荐40岁以上的女性使用。d必要时可做病理检查。
乳癖病发病机理:肝脾两伤,气郁痰凝而成。中医理论认为怒伤肝,思伤脾。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易怒等导致肝郁气滞,思虑过度伤脾,脾虚生痰生湿。气郁痰凝血瘀,乳络阻塞,久则成瘤。
乳腺增生辩证分型:
第一是肝郁痰凝型,占比60%
多见多见于青年女性,急躁,易怒,经前期胀疼明显,舌红苔薄白或逆,脉弦滑,
治法:是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第二是痰瘀互结型,占比25%
病程久,肿块坚硬如石,刺痛固定。
舌脉,舌紫暗有瘀斑,苔厚腻,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化痰通络,
第三是冲任失调型,中老年人多见,占比15%,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调补,冲任,温阳散解。
乳癖病的高发病率使其成为女性乳腺健康的重要问题,尤其在现代社会压力增大、生活方式改变的背景下,其流行病学特征值得关注。加强健康教育、定期筛查及调整生活方式是降低发病风险的关键措施。
主持人:从青春期发育,到孕期、哺乳期,再到更年期,乳腺健康贯穿女性生命的每个阶段。乳腺疾病的发病年龄也正在逐渐年轻化,无论你是在校学生,还是奔波职场的白领,亦或是日夜照料家庭的母亲,也或是享受天伦之乐的长辈,无论扮演哪种角色,从现在开始,将乳腺健康纳入日常计划,用知识和行动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好的,感谢吴大夫的讲解和分享,让我们见证了三代传承的智慧,感受到了传统医术的创新发展,以及医者对守护健康的执着坚守,深入领略了吴氏中医妇科的魅力与价值。
本期嘉宾:
中医世家:吴彩霞
吴氏中医妇科第三代传承人
2014年郾城总工会医德标兵
市中西医结合眼科医院中医科主任
2017年评为漯河市第二批民间知名度中医
三代相承传医道,融古汇今解疾忧——吴彩霞深耕吴氏中医妇科,让祖传良方续写岐黄新章
擅长治疗:
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多囊卵巢引起的不孕、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结肠炎、肾炎、白癜风、牛皮癣、羊羔疯及颈腰椎间盘突出证,滑膜炎,关节腔积液等疑难杂症。
吴氏中医始于晚清,其妇科内服巴蜡丸、外用化瘀散结膏为祖传秘方。祖父吴运苍教授曾于1983年发表临床成果。吴彩霞自幼习医,继承家传技艺,精进“丸散膏丹”配制,融合古今医术,造福一方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