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健康网手机版
当前位置: 中原健康网 > 名医面对面 > 正文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胡军红:小小肠息肉,却是肠道里的“定时炸弹”,90%大肠癌由它导致!

发布时间:2023-11-15  来源:   
2023-11-15  中原健康网   

  前言:近年来,大肠癌越来越多见,成了全民热议的话题,饮食、环境、遗传等因素都与它的发生密切相关,往往让人防不胜防,威胁群众的生命健康。那么具体来讲,大肠癌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而来的?肠癌筛查应该怎么做呢?

  对此,我们今天特别邀请到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主任医师胡军红教授做客演播室,让胡主任来给大家做详细的讲解。

  本期要点:

  问题一:胡主任您好,听到大肠癌,很多人认为它离自己很远,不用有太多的了解和关注,这种想法是不对的。那么,什么是大肠癌?它的高发人群主要有哪些?您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答:大肠包括结肠和直肠,结肠又包括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所谓大肠癌就是发生于结肠或直肠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大肠癌高发人群主要是年龄>50岁的中老年人,长期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饮食者,有肠癌家族史者,或一些肠道疾病如腺瘤性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结肠血吸虫病等患者

  问题二:有人说大肠癌是“吃出来的富贵病”,是这样的吗?大肠癌的发生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答:这种说法不完全准确。大肠癌的发生与饮食结构关系密切,高脂肪高动物蛋白低膳食纤维的饮食结构,是引起大肠癌的主要因素。大鱼大肉是“富贵”,果蔬粗粮是“贫穷”,因此大肠癌被称为富贵病。但大肠癌也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只要有大肠癌家族遗传史,那么直系亲属患上大肠癌的概率将会是普通人群的2~3倍。尤其是有一种叫做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疾病,患者后代有50%概率遗传此病,此病一旦发生,如未及时治疗,将100%发生癌变。此外,食物中缺乏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如铜、锌、铁、硒等具有抗癌作用的微量元素,吸烟饮酒,久坐少运动等也是发生大肠癌的危险因素。

  问题三:不少人都纳闷,为什么大肠癌一发现就是晚期?出现哪些症状需要警惕大肠癌的发生呢?

  答:肠癌的早期症状与痔疮的临床症状比较相似,就算患者本身有身体的不适,相对来说也可以忍受,再加上患者本身不够重视,所以没有及时去医院就诊,自己买点药对付一下,等到感觉越来越厉害,病情越来越严重,才去医院检查,这时有可能已经到了晚期,

  大肠癌的患者有很多的早期症状,只要平时多加注意就不会一发现就是晚期,大肠癌早期的症状常见的有:第一、大便习惯的改变,比如一开始一天排一次大便,突然变成一天排三四次。第二、便中有血,血是鲜红的血,而且有粘液。第三、不明原因的腹部不适,腹部胀痛,腹疼比较明显。第四、出现里急后重感和排便不尽感,粪便形状发生改变,成细条状。第五、突然体重出现减轻,而且是大幅度的下降如果身体出现了这些症状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的到医院做电子结肠镜检查,来明确诊断。

  问题四:大肠癌最初是由什么发展而来的?它的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呢?

  答:90%的大肠癌是由息肉发展而来的,根据息肉性质可分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和其他类型息肉。其中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一般不会发生癌变,腺瘤性息肉则可能会发生癌变。大肠黏膜在各种致癌因素刺激下出现过度增生,慢慢形成小的腺瘤性息肉,息肉逐渐长大,成为大的腺瘤性息肉,然后出现异型增生,当异常增生的肿瘤细胞侵入黏膜下层,即为早期大肠癌。肿瘤细胞继续向肠壁内浸润生长,甚至侵犯到肠壁外的组织,还可以沿着血管和淋巴管发生远处转移,即为中晚期大肠癌。

  问题五:从正常粘膜组织到腺瘤性息肉,再到大肠癌,这个过程一般情况下需要多长时间呢?

  答:通常整个过程需要5~10年时间。正常黏膜最快可在三个月内就长出息肉?,早期的腺瘤性息肉发展成晚期的腺瘤性息肉预计需要2~5年,晚期的腺瘤性息肉发展为早期大肠癌也预计需要2~5年。

  问题六:原来如此,大肠癌并不是短期之内迅速发展的,这也为筛查发现早期病变提供了机会,那么,哪种检查对大肠癌的筛查最有效呢?

  答:大肠癌的筛查方法包括大便隐血试验,直肠指诊,结肠镜检查等,其中结肠镜检查是诊断大肠癌最直接、最准确的方法,越来越广泛被用于大肠癌的诊治。结肠镜可清楚看到全部大肠及回肠末端情况,发现微小病变,如有需要,还可以取活检明确可疑病变部位的病理性质,也可以在结肠镜下摘除息肉。所以说,结肠镜检查及肠镜下病理活检是诊断大肠癌的最有效方法。

  问题七:了解完大肠癌的演变史,认识到了肠癌筛查的重要性,胡主任,一般要从多少岁开始做肠癌筛查?筛查要多久进行一次呢?

  答:对于普通人群,一般在40岁以后开始进行肠癌筛查,建议每隔5年做一次肠镜,并保持每年进行大便潜血的检查。40岁以上且有以下任一表现者成为高危人群:1.一级亲属有大肠癌史或大肠息肉史 ,2.有癌症史或肠道腺瘤史,3.大便潜血实验阳性。4.以下5种表现具有两项以上:粘液血便、慢性腹泻、慢性便秘、慢性阑尾炎史及精神创伤史。高危人群建议每1~2年筛查一次。

  问题八:前面提到,肠息肉与大肠癌关系密切,如果检查发现息肉,要在息肉发生癌变前,阻断它的发展,那么,是不是所有类型的肠息肉都会转变成“癌”?什么样的息肉必须切除呢?

  答:并不是所有类型的肠息肉都会转变成“癌”,大肠息肉可能是良性的,也可能是恶性的,根据息肉性质可分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和其他类型息肉。其中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一般不会发生癌变,腺瘤性息肉则可能会发生癌变。

  通常来讲,直径超过两厘米、基底较宽或成扁平状、外形呈分叶状或表面凹凸不平、质硬、脆、推不动、触之易出血、表面有溃疡的息肉为恶性息肉,必须切除。行肠镜检查时,综合分析以上几点可以初步判定是否为恶性息肉,但准确性不是很高,如果将其完整切除后送病理检查,则准确性可达100%。

  问题九:肠息肉可能是肠癌发展的根源,大家应该警惕,那么,为什么肠道内会出现息肉?肠息肉多发的原因有哪些呢?

  答:肠息肉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年龄、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吸烟、酗酒以及肠道疾病如慢性结肠炎、血吸虫病,肠结核等因素有关。此外,大肠息肉的发病率与年龄密切相关问题,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问题十:一旦得了大肠癌,它的治疗方法有哪些?早期原发癌与晚期转移癌的治疗手段和原则一样吗?

  答:关于大肠癌的治疗,临床常用的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生物靶向治疗、中西药治疗和其他治疗。外科手术治疗是最重要、最有效、也是唯一可能治愈大肠癌的方法。

  早期原发癌可行手术治疗,术后予以放疗、化疗、中医药治疗,效果较好。而晚期转移癌需根据情况判断是否可行原发病灶切除+转移病灶切除,若已失去手术机会,以放疗、化疗、中药、免疫治疗为主,手术仅为姑息性切除或对症处理,还可以做肠造口以解决梗阻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问题十一:据了解,手术治疗是大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大肠癌患者术前应该如何控制饮食,来做好肠道准备呢?术后多久能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答:饮食的准备对大肠手术的患者很重要,术前三天吃少渣或无渣的半流质饮食,如粥、面条、鸡蛋等食物。术前一天吃流质饮食,如米汤等,并于术前一天晚上8点开始禁食,术前4~6小时开始禁水,即手术当天凌晨两点开始不能饮水。但如果患者术前需要服用药物(如降压药),可以喝一两口水服下药物。

  术后待胃肠道功能恢复后(即排气排便通畅后)通常可开始逐步恢复饮食,按照水-流质-半流质缓慢过度。术后两到三天可喝水,喝水一天后若无不适,可考虑进食流质饮食,如米汤、鱼汤等,再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如稀饭,烂面条,蒸鸡蛋等。术后两周内尽量不吃不易消化的蔬菜水果。

  问题十二:有些患者担心,大肠癌手术后病情会复发,胡主任,大肠癌患者术后应该怎样做,才能降低复发的风险呢?

  答:首先要根据需要,进行足够疗程的放化疗,以消灭残存于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

  另外大肠癌术后可能复发,因此,必须定期复查,术后2年内每3个月复查一次,术后第2~5年每6个月复查一次,5年以后每年复查一次。80%的肿瘤复发和转移发生在术后两年内,因此两年内的随访复查非常重要。

  除此之外,还要改变饮食习惯。恢复期患者应注意较少油脂的摄取,适当增加纤维素的摄取,少量多餐,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增加排便次数,从粪便中带走致癌及有毒物质。此外还应注意避免摄入冷热、辛辣、强酸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以免刺激肠道。

  结语:通过胡主任的讲解,我们对大肠癌的整个演变过程,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认识到了肠癌筛查的重要性,通过早期筛查,发现可能病变的息肉,及时切除,可以有效阻止大肠癌的发生。

  本期嘉宾:

  胡军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基层诊疗规范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科普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NOSES联盟河南分会理事长;

  河南省医师协会结直肠肛门分会副会长兼NOSES学组组长;

  河南省重点专科(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科带头人;

  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

  德国Klinikum Bielefeld肛肠中心访问学者;

  国家首届结直肠肿瘤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委会委员;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编委,主编著作2部,参编著作5部,参与制定行业指南、共识8部,发表学术论文50篇,获得河南省科普成果一等奖1项、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新型发明专利4项。


[责任编辑: 何淼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