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健康网手机版
当前位置: 中原健康网 > 名医面对面 > 正文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杨萱:不必谈“艾”色变,做好这一点,让“艾”变成爱!

发布时间:2018-12-04  来源: 健康大河南   
2018-12-04  中原健康网   

  一说起艾滋病,很多人就如同谈虎色变,好似猛兽来临,就怕被“咬上”一口!因为在他们的认知中,艾滋病是不可控的,是必死的结局。虽然目前还不能完全根治艾滋病,但它正在变得可控,使更多的患者得以生存!

  本期《艾滋病日特别节目》嘉宾: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感染二科副主任杨萱。

  问题一:感染 HIV 病毒意味着患艾滋病吗?

  答:这种说法不是完全准确的。感染艾滋病病毒意味着终身携带HIV病毒,但是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是一种病的两种不同的感染状态。我们从专业角度来讲,在疾病的早期,我们叫做HIV感染者,到了晚期,合并了HIV相关的并发症以后,我们把这部分的病人叫做艾滋病病人。

  问题二:正常情况下艾滋病患者生存期最长可达多少年?

  答:现在我们提倡早发现早治疗,早治疗的病人如果能够终身随访,接受长期的抗病毒治疗,病毒在长期抑制的状态下。基本上,是可以接近我们正常人的寿命。

  问题三:和艾滋病患者拥抱等会不会感染,艾滋病通过哪些途径传播?

  答:这个是不会的,比如,在公众场所中拥抱、共餐、共饮,共用马桶或卫生间洗浴都应该没有问题。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这三种,第一,血液。不安全用血,经血感染。目前,不安全采供血,已经被国家完全控制住了。还有吸毒人群共用针头,不正规的整容,修牙补牙等,所以建议大家到正规医院,做这些侵入性,有创的治疗。第二,母婴。不过,现在我们能做到有效的母婴阻断,能够降低到2%左右母婴控制的程度(母婴阻断有效率达98%)。第三,性传播。它又分为同性和异性两种。

  问题四:假如感染艾滋病后,身体会发出什么“预警”?

  答:艾滋病感染后,我们分为三个期,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期,艾滋病期。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急性期,极少的一部分人会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腹泻和皮疹等,这种状况出现可能性是极少的。无症状期,顾名思义,我们就可以理解为没有症状。艾滋病期,随着免疫力低下,就可能合并了各种各样的多器官、多系统感染。有的病人可能表现在呼吸道的问题上,容易感冒,反复的肺炎。还有的病人可能表现在消化系统的问题上,比如病人有口腔的白斑,吞咽困难等这些症状。

  问题五:怀疑自己患上了艾滋病,可以做哪些检查?

  答:我们建议病人到正规的医院去接受艾滋病的检查,先是一个初筛的检测,如果出现可疑的情况。可以去比较资深的医院进一步检查,比如,疾控中心,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等都可以做确证的检测。报告一周就可以出来了,像我们提供一站式服务,从初筛到确证,一周的时间就可以,甚至都能把药服上。我们就是争取缩短这个时间,争取让病人早服上药,这是我们治疗,检测的一个最重要的有力的措施。

  问题六:艾滋病具有遗传性吗?他们可以采取哪些阻断措施?

  答:是不会遗传的,因为它不属于遗传性疾病,但是它可以通过母婴垂直传播给下一代,通过标准的母婴阻断技术,现在我们可以达到98%的成功率。就是,母亲通过标准的母婴阻断技术可以生出来一个健康的宝宝。

  问题七:常听人说,如果双方都是艾滋病患者,在性行为上就不用采取保护措施,这样做对吗?

  答:要采取安全保护措施。第一,可以防止HIV耐药病毒的传播。第二,保护经过系统性的其它病毒,比如梅毒等。

  问题八:有网友问到,如果家里有艾滋病患者,将咀嚼过的食物喂给儿童,这种喂养方式,有可能造成病毒传播吗?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做好预防?

  答:单说这种喂养方式,我们就是不提倡的。艾滋病病毒存在于病人的血液和体液。理论上讲,这个唾液,尿液,泪液,汗液是不具有艾滋病病毒,不具有传染性。但是有个例,比如,含有血液的唾液,就有这种风险,另外,婴幼儿的消化道的屏障功能就非常弱。所以如果含有血液的唾液,这种喂养方式就可能会造成这样的一个风险。

  问题九:您给大家讲一下,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艾滋病和艾滋病患者吧!

  答:首先,我希望全社会不要歧视这些病人,因为我们共同的敌人是艾滋病,不是艾滋病病人。病人可能在发现自己是一个感染者后,他也会非常的恐慌,他恐慌的不仅仅是他得了艾滋病,其实是如果社会和家庭不接受他这个疾病怎么办?这个的歧视比疾病对他的压力可能会更大,所以,借这个平台,我要呼吁全社会可以给艾滋病病人一个更宽松的社会环境。

  第二,对艾滋病病人讲,如果知道自己是感染状态后,应该及时去正规医院接受治疗,随访。我们要鼓励病人接受治疗,树立信心,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

  专家介绍

  杨萱: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感染二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感染病学硕士研究生。

  长期从事感染性疾病和艾滋病一线临床救治和科研、带教工作。擅长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及抗病毒药物的毒副作用处理、艾滋病合并重症肺炎、HIV相关中枢神经系统感染、HIV合并肝炎和肝硬化等艾滋病机会性感染和艾滋病合并症的诊断治疗,在重症艾滋病救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参加5项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课题。获得3项省市科研奖项,共撰写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全国及省级学术会议论文20余篇,参编专著2部。


[责任编辑: 刘苛苛]